close
新世代顯示器 開創產業願景
  • 工商時報 2009-08-04   【本報訊】

 前言:經濟部工業局於96年起推動「平面顯示器(FPD)設備自製率倍增計畫」,協助建構以面板廠為中心之設備及零組件供應鏈體系,至今已邁入第3年,FPD製程設備自製率從93年的5.6%提升至97年的50.3%,零組件及耗材自製率也從93年的12.5%提升至97年的71.3%,整體成效獲面板廠及設備零組件業者的肯定。

 去(2008)年受金融風暴影響,國內平面顯示器產業嚴重衰退,然而卻是研發創新應用新技術,帶動下一波產業成長的有利契機。

 根據iSuppli預測,軟性面板顯示產品產值將從2007年的8,000萬美元成長到2013年的28億美元,各國政府皆投入相當多的資源進行研發軟性面板顯示技術。

 此外,由於石油短缺,加上節能減碳的風潮,太陽能電池已成為國際主流產業之一,台灣擁有深厚的半導體及平面顯示器製程技術與經驗,有機會跨足到太陽能電池產業發展。

 有鑑於此,經濟部工業局特責成金屬中心光電及半導體設備本土化推動辦公室與南科管理局,共同舉辦「新世代顯示器與太陽能電池設備產業發展契機高峰論壇」,以關鍵技術應用趨勢為主,市場分析為輔,邀請產官學研專家對話,期能激盪光電產業發展方向與新契機,以作為政府政策及業者投資的參考,並延續台灣在全球光電產業舉足輕重的地位。

 

 承辦單位金屬中心董事長黃啟川在論壇開幕致詞時表示,該中心接受政府委託執行「平面顯示器設備自製率倍增計畫」,致力於推動平面顯示器設備及零組件的本土化,在各界支持下,目前已有相當的成果,截至2008年止,在設備部份自給率已超過50%,零組件自給率則達70%以上。

 黃啟川指出,雖然2008年下半年受金融海嘯影響,平面顯示器產業遭逢前所未有的寒冬,但新的應用,如軟性顯示器、電子看板、觸控面板等新型顯示器,將繼之而起,帶動下一波面板產業的成長,加上兩岸關係回溫,面板產銷有了重大的變化,大型面板設備,甚至10代以上的設備,突然間又受到重視。因此,台灣廠商勢必將投入更多的資源來面對此波液晶產業景氣復甦的挑戰。

 黃啟川說,舉辦本次論壇,就是要從面板設備所發展出來之基礎技術與國內供應鏈體系,來探討新型顯示器技術與太陽能電池設備的發展機會;目前台灣已有面板產業所帶動起來之相關技術能量,提供發展新世代顯示器及太陽能電池設備之良好參考。希望藉由這樣的經驗,集結在面板設備與零組件上具有發展量能的廠商,共同分享國內可能的發展機會及切入點。

 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周能傳與會致詞表示,該論壇主軸是談設備,有兩個產業新契機,包括新世代平面顯示器及太陽能電池,邀請產官學齊聚一堂腦力激盪,希望能激發出創新的思維,作為政府施政及訂定發展策略的參考,以符合產業的脈動。

 自給率節節上升

 周能傳說,論壇會場座無虛席,足見產業是充滿希望的;對平面顯示器設備及零組件而言,我們在自製率及自給率為核心的指標是持續上揚的;從93年到97年間,設備的自給率從5.6%成長至50.3%,零組件及耗材的自給率則從12.5%成長至71.3%,這些數據的顯現,代表政府及業者共同努力的成果。而今(98)年該兩項數據分別以60%及80%為目標,希望藉由金屬中心為主的產官學研一起來合作,以完成平面顯示器設備及零組件自給率提高的使命。而在新世代平面顯示器(軟性顯示器等)及太陽能電池設備的部份,更希望借重論壇及大家過去成功的經驗,一起來提供建言,為相關設備在地化提供更好的發展願景。

 論壇主持人金屬中心副執行長林志隆表示,平面顯示器多年來持續朝大型化、薄型化、節能化、高頻化發展;而在可撓式新世代顯示器方面,綜觀目前全球的技術條件,商品化可能尚未成熟,但據國外面板業者的預估,至2015年新世代顯示器每年可達240億美元的產值,提供國內產業發展的新契機。

 林志隆說,為發展新世代顯示器如軟性顯示器、e-paper等,政府正運用科專計畫,結合工研院及金屬中心等法人的研發能量,投入相關製程的開發,也造就台灣相關設備產業的發展機會。

 經營思維全面更新

 奇美電子副總廠長陳贊仁則以面板設備使用者的觀點來分享一些看法;陳贊仁說,過去面板業在淡季的時候產能都維持高稼率生產,因為到旺季時自然可去化庫存,但去年全球金融風暴後,全新的經營思維已在面板業成形,持續擴充已並不能保證營收與獲利的成長,因此,對於未來的擴廠計畫該公司相對謹慎。以目前完成硬體結構的8.5代廠而言,啟動時機尚在評估,且無明確時間表。

 美商業凱科技總經理郭怡之表示,3C產品輕薄短小是趨勢,但以設備的角度而言恰巧相反,因為新世代面板愈做愈大,製程設備也愈來愈重、愈厚、愈長,對設備商的挑戰更加嚴峻。他舉例,10年前的設備,1台客貨兩用機足以搭載,而今8.5代廠的設備,747貨機也裝不下,足見體積的龐大、運輸的難度;因此衍生部份設備本土化及供應鏈在地化的契機,過去幾年工業局及金屬中心都積極在協助,確實也有實際的成果。

 優貝克總經理蔡有哲表示,不管是成熟或開發中的顯示器設備,該公司都有涉獵,包括軟性顯示器、e-paper或OLED等,當然重心仍以TFT-LCD設備為主。而針對OLED設備方面,日本總公司正持續改善製程技術,特別針對大型化、材料使用率的提升、製程的穩定性等,要達到經濟生產的規模,以爭取國內廠商的訂單。蔡有哲說,3年多前,該公司也響應政府設備國產化政策,將部份設備組件在台生產,此舉在獲利上雖無傲人成績,但對台灣廠商的貢獻及競爭力的提升卻是有目共睹。未來配合面板業者的西進,該公司將更結合台灣設備業者及善用在地人才,以提供高品質及更便宜的設備,搶攻中國大陸市場。

 專業產業趨勢研究機構,拓墣研究所所長陳清文則從3個LCD產業趨勢,包括好消息、壞消息及大戰略方向做報告;在好消息方面,產業上下游的整合如仁寶入股華映、大陸市場的擴大如家電下鄉、觸控面板的興起、戶外大型看板顯示器的需求增溫、及大尺寸面板價格的持續下降等,對產業發展都有正向的意義。在壞消息方面,韓國三星及LGD的持續擴廠,加深未來產能過剩、供過於求的疑慮,加上韓國有自有品牌作後盾,對於台灣業者而言,競爭力相對薄弱,這是台灣業者的隱憂。另外日本業者相互間的策略聯盟及中國LCD產業的興起,對台灣產業都是不小的威脅。

 面板業具爆發性

 在大戰略方面,陳清文說,面板產業未來絕對有爆發性,但面對韓國及日本的威脅及大陸的興起,國內業者應更團結或善用大陸市場的優勢,期許未來有更大的結合。

 針對OLED的議題,陳清文認為,OLED技術落後LCD 10年,應用仍待大廠的帶動;奇美陳贊仁說,OLED最大的問題是產業鏈的支援,成本就是關鍵。

 在設備在地化及技術議題上,與會的兩家的國外設備業者一致表示,貼近市場、在地供應是業界趨勢;美商業凱郭怡之表示,因應台灣LCD產業發展需求,該公司從5年前即配合政府落實設備在地化政策,尤其中、後段設備如面板檢測用之電子槍,即扶植台灣業者100%在台灣製造,不僅提供台灣面板客戶使用,亦可轉銷至日本10代線及韓國8.5代線使用;結合在地能力,帶動產業鏈發展,是該公司現在的經營模式。

 優貝克蔡有哲表示,COST DOWN不是設備在地化的主要訴求,靠近需求端設廠才是關鍵;不長期依賴日本母公司是該公司的基本策略,經營團隊在地化更持續落實中。

 針對面板設備規格的制定方面,拓墣陳清文所長說,只有領導廠商才有制定規格的實力;奇美陳贊仁說,TFT-LCD設備也是經歷多年來有一些規範,業者都是一面做一面研究,尤其OLED產業鏈更不成熟,設備規格化更是遙遠。

 金屬中心林志隆說,發展新世代顯示器,可撓式顯示器是重點;另外,針對次世代10、11代廠投資動輒千億元,林志隆也提出國內面板業者可評估合作共同設廠的可能性,以集中火力與韓國對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資策會│數位光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