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原住民族當中,最先被國際人士知曉的,是以「八部合音」聞名於世的布農族。而布農『八部合音』是目前世界原始民族中最獨樹一格,合音方式獨一無二的,在歌聲一開始,其實只有四部合音,音階由低音漸高,一直唱到最高音域的和諧音,但當音域高到某一個層次時,音軌出現了八個不同的音階,因此被世人稱之為『八部合音』。當代的知名音樂學者聽了之後,驚訝於古老的部落為何會有如此繁複的合音,當時西方的音樂學家認為音樂的起源是由單音、雙音而發展至合音的理論也不攻自破,從此重寫了音樂起源說的論點。在西元1952年,由日本的音樂學者黑澤隆朝將布農族的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寄至聯合國的文教組織,曲目為 『敬穆的祈禱小米豐收歌』(pasibutbut) ,成為了舉世聞名的『祈禱小米豐收歌』即『八部合音』。在台灣原住民族的音樂堪稱布農族『八部合音』是世界音樂的瑰寶。除了「祈禱小米豐收歌」(八部合音),布農族的器樂演奏是原住民族當中保存最完善的一族。
《部落族人男子圍成ㄧ圈,一起合唱「祈禱小米豐收歌」》
布農族人舉行『小米播種祭』,時間在每年的十一~十二月之間,舉行『小米播種祭』是為了祈求小米能夠大豐收,由布農族部落裡的男子圍成一圈,一起合唱「祈禱小米豐收歌」。布農族人相信,歌聲越好天神越高興,那麼今年的小米就會結實累累。因此,族人都以虔誠的心情吟唱,在聆賞的過程中,不禁會讓人驚歎那渾厚圓融的兼具力的歌聲,更感動於那充滿原始、自然性靈的善與真。然而這種極其繁複、優美卻又浪漫的音樂,卻單純地來自布農族人最原始的歌聲,透過了這樣原始的聲音將和諧美滿的美學概念與沈潛內斂的社會觀,完全融入音樂中,也正是這種最原始、最虔誠的心聲,賦予『八部合音』最豐富的音樂表情。而整首歌曲更在只有旋律、沒有歌詞也沒有繁複的儀式與舞蹈的情況下,彰顯出聖潔莊嚴的氣氛,並匯成一股自然天成、圓融和諧的神秘之聲,迴盪、盤旋上天,向天神表達他們祈求小米豐收的願望。
影片引用自:http://www.youtube.com/watch?v=0ErK9Lh4myc&feature=player_embedded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