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9個中小企業群聚 台灣創新典範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整合服務計畫展現群聚效益 三大領域創造亮麗創新商機

產業群聚效應不容小覷,包括法國、日本及台灣已逐漸應用群聚效應協助產業發揮創新力及經濟價值,台灣近幾年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自民國97年起推動「中小企業群聚創新整合型服務計畫」下,群聚效應逐漸展現。包括技術密集型、服務業科技化與製造業服務化三大領域共29個群聚,其所創造的創新模式及商機已成台灣最佳典範。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賴杉桂日前出席「群策群力、開創藍海商機-2009中小企業群聚創新整合型服務計畫」成果展暨國際論壇時表示,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經濟體系正需要透過互利合作建立垂直與水平分工體系的群聚優勢,與其他崛起的新興經濟體系相抗衡。

政府點火 企業OEM轉型ODM

「中小企業群聚創新整合型服務計畫」結合工研院、資策會、及金屬中心三大法人研發機構,成立29個群聚聯盟,凝聚600家廠商,以技術研發、商品化、科技應用、創新營運模式、行銷服務提供全方位輔導。催化中小企業異質廠商間合作的群聚效應,讓原本的代工(OEM)走入設計 (ODM),或自創品牌(OBM)領域的目標效應逐步展現。

賴杉桂強調,產業群聚猶如以葡萄效應,串起的商機及效應無可限量,在這過程,有賴業者創新轉型的堅定與努力,政府只扮演「點火」角色。事實也證明,政府以創新為主軸發展群聚的方向是正確的,尤其面對印度、大陸等新興經濟體挾低價成本的優勢角逐,業者更應朝價值鏈的兩端升級,發展創新、服務及品牌的產業優勢。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副處長林美雪表示,「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台灣如何應用群聚模式及優勢開創企業新機,以技術、科技及營運模式帶動經濟價值,協助國內中小企業提升技術應用能力及導入群聚商業模式,推升中小企業的發展是相當重要。群聚聯盟不僅能協助企業脫離單打獨鬥的傳統做法,激起共同發展的意願與熱情,讓產業鏈的漣漪擴散,更能嘉惠所有上、中、下游合作伙伴,創造多贏的局面。

中國科大教授王弓表示,未來產業發展態勢由代工轉向品牌,由製造轉向服務,「聚落」是是一個可長可久的方法,西歐有許多國家(例如義大利、威尼斯等較小的競爭體),以聚落形成的產業競爭優勢甚至可以超越百年。以法國的食品、服飾案例為例,藉由ICT充分整合產學資源,讓學校的力量進入產業核心,其至不同的產業也能異業合作(先進的生技與傳統的紡織),台灣群聚成果雖也傑出,若要長期發展,應擅用學校及非營利組織,加強跨業合作密度。

領先企業引導 開發更多商機

元智大學企管系主任陳怡之表示,日本2002年就開始推動群聚計畫,韓國則是從2005年起積極推動知識群聚。台灣的群聚要推動創新需要持續與集中,廠商需從競爭到合作,打破藩籬,形成跨組織合作,使觀念與價值一同創新;此外區域的創新則需靠當地自主化,將資源重新整合;以群聚型態區分,服務型群聚著重服務內容設計與創新,並導入科技應用,提升服務品質;製造型群聚則是以降低成本、服務客戶為目的,呈現不同的營運模式。此外,群聚組織內領頭羊的帶領、共同的發展計畫都是重要的發展關鍵。

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教授朱博湧表示,群聚效益備受國際重視,他舉法國Lacoste公司為例,雖然公司員工僅有75人,人力資源有限,但仍可發展為世界知名品牌,歸功於外部資源的引進及運用,Lacoste與外部公司形成一套生態運作體系(ecosystem);朱教授進一步介紹ecosystem的塑造對中小企業的重要性,政府及研發法人應致力於基礎架構的建設,使中小企業受惠於ecosystem中的外部性效益,例如節能減碳風潮中,「碳足跡(carbon foot print)」的測量與計算影響企業甚巨,政府專案或法人等單位若能扮演起教育及支援的角色,將有助於台灣中小企業的國際競爭優勢,帶領台灣走向下一波的創新藍海。

(鄒淑文)

【2009-11-23/經濟日報/A19版/全球服務經濟】




引用 聯合知識庫:http://udndata.com/ndapp/Story?SearchString=aWQ9NTE0ODQ5OQ%3D%3D&no=1&page=1&sharepage=1&select=1&article_date=2009-11-23&news_id=514849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資策會│數位光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