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引用 YAHOO奇摩新聞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901/128/1q7jx.html



災後心理創傷發作 有潛伏期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09/01 00:07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災後的心理創傷對於自殺行為的影響,可能有一段潛伏期或具有延遲效果,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李明濱教授表示,應長期關懷身邊的人、與親友相互扶持,注意有無自殺意念的產生,及時的陪伴與傾聽來幫助他們走出來。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常務理事周煌智醫師在九二一災後心理重建的相關研究中,發現精神疾病〈特別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盛行率經過震後三年已經下降,然而自殺傾向與藥物濫用/依賴卻有增加的趨勢。而對於高暴露的救災人員,災難後的兩個月仍有16.4%的人有壓力反應,其中以性格因素中的情感豐富、容易焦慮、有高度良心等有關;另,調查也發現,在災難前有遭逢生活壓力事件者也易有壓力的反應。

 而有學者也針對日本阪神大地震後自殺問題做研究發現,在地震前時平均自殺率為每十萬人16.33人,而在1995年的神戶地區之自殺率不升反降,為每十萬人12.57人;推估,與地震後各地愛心的湧入及致命方法可得性減少有關。

 自殺的危險因子可分為遠端因子〈包括遺傳因素、個性特質、胎兒及周產期因素、早年創傷經驗、身經生物學失調等〉及近端因子〈包括精神病患、身體疾患、心理社會危機、致命工具的可得性、模仿效應〉。李明濱教授也表示,自殺絕非單一因素可造成,在生活中的壓力事件交互影響下,如遭遇人際情感問題〈包括與配偶、家人、朋友或情人產生糾紛〉,或婚姻觸礁、工作或財務狀況出問題、遭遇重大失落、悲慟事件、久病不癒等,都可能引發自殺事件。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呂淑妤副教授也呼籲大家關懷災區民眾時,能夠以同理心,媒體在訪問時應避免不經意的言語加重倖存者的心理創傷,避免悲情加重災情。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秘書長廖士程醫師也呼籲,別以為災後心理傷害的影響不僅止於災民,災難相關工作人員如救難人員、軍警、媒體等,由於暴露於災難現場的景觀、聲音或活動中,受到驚嚇或感到恐懼、面對民眾的悲傷與失落情緒、工作負荷過度等,也成為容易受到災難心理傷害的族群。此外,非災區的一般民眾,可能因為關心災情,透過媒體接受大量來自災區的畫面,也可能產生替代性情緒創傷,影響日常生活。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建議,發現自己與以往不同時需積極的尋求幫助、好好的照顧自己,可利用心理諮詢與醫療專業的協助,切勿飲酒過度,應保有健康的飲食、保持活耀的生活型態。自殺防治中心也提供自殺防治守門人三撇步「一問」:主動關懷與積極傾聽;「二應」:適當回應與支持陪伴;「三轉介」:資源轉介與持續關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資策會│數位光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