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夏族與龍女的傳說

                                                       東河數位中心/風淑芬

  從前有一群賽夏族人到山上工作、打獵,有天他們到上山工作,回家時已經晚了,當他們準備要煮飯時,赫然發現飯已煮好,大家心中出現了疑惑,到底是誰幫我們把飯都煮好了呢!連著幾天下來都是如此,於是大家決定要找出幫他們煮飯的人;有天一位名叫
Katetele龍女身穿整套的Sibokoon祭儀服裝,頭上還綁著Pasku頭飾從海底出現;Katetele跟平常一樣默默地幫他們煮飯,Katetele殊不知早已被族人早已發現了,當她煮好飯準備要離開時,被其中一位長老阻止,大家也趕緊跑來一探究竟,在長老們的詢問下,Katetele表示自己是奉父親命令來幫族人煮飯;在這群賽夏族人之中有一名年輕男子未婚,於是長老做主讓他們結婚,婚後不久,Katetele帶著夫家親戚十人回到海底的娘家拜訪,這十位賽夏族人進到龍女娘家屋裡,發現屋裡的東西樣樣俱全,其中最顯眼的便是那牆上的美麗的織布,看得大家是目不轉睛且令人目眩神迷;拜訪完Katetele娘家回到陸地山上時,長老們對於那牆上的美麗的織布念念不忘,便請求龍女將她織布技巧傳授給部落婦女,龍女毫不猶豫的一口答應。

  開始參與學織布的有十個婦女其中有兩位婦人手較靈巧也學得快,深得龍女喜愛,於是龍女決定收這兩婦女為徒,成為了龍女第一代的織布門徒,希望由這第一代將編織技巧傳授給其他婦女,就這樣這兩位婦人也遵循了龍女的期望,培養了第二代的學徒,但龍女發現第一代學徒在傳授織布技巧上有所保留,並沒有完整的把龍女傳授的織布技巧傳授給第二代學徒,龍女便親自教授第二代學徒。某天部落裡舉辦了一場織布的比賽,第一代學徒和第二代學徒都參加了這場織布比賽,比賽的結果由第二代學徒獲勝,讓原本自信滿滿的第一代學徒質疑比賽的結果,不敢相信竟然輸給第二代學徒,第一代學徒心有不甘,便開始製造一些對龍女不利的傳言,雙方因此互相爭吵不休,Katetele心中不免有些難過,失望的說這裡的人既然不歡迎她,那就只好回到海底娘家去,於是決定離開,在離開之前她向賽夏族的婦人們說了一句話:「我走了之後,你們要學什麼也學不到了!」之後就頭也不回的離開了。

    現今賽夏族裡有很多特別的符紋都失傳了,現今由兩位徐年枝老師、風順恩老師一直不停的找回過去賽夏傳統織紋,在過去每個家族都有一個代表自已的家族符號織紋,但現今卻嚴重失傳,能傳下來的就只有那些比較常用到的織紋。 


賽夏族傳統編織達人小檔案 


徐年枝(朵細·馬幸) 老師

從桃園縣復興鄉的泰雅部落嫁到南庄鄉東河村的賽夏部落,朵細·馬幸(徐年枝),做的不是傳統的泰雅族編織,而是從賽夏族的傳統編織延伸而成的創新產品,不論是現代的手機袋或實用的零錢包,朵細·馬幸運用賽夏傳統圖騰與色彩編織出的不僅是無止盡的創意,更是文化的傳承。朵細·馬幸老師從編織獲得包括台灣手工藝研究所、中華汽車舉辦的多項編織比賽的獎,甚至還曾受邀到總統府參展,並且樂在其中。1996年朵細·馬幸老師正式成立了「瓦祿工作坊」。「瓦祿」是東河的賽夏族稱呼,也泛指蜂蜜與糖果。2000年台北原住民工藝設計競賽佳作、以「祖靈的召喚」傳統祭典服飾獲得2002年第一屆中華汽車原住民工藝編織類第三名,2003年以「甜蜜」系列作品獲得台中縣立文化中心第七屆編織獎生活產品設計類的入選。

資料擷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5/11/23/n1109470.htm 

 




風順恩 老師---

居住向天湖部落的風順恩老師,是賽夏族新一代的編織工藝師,她學習編織至今多年,主要鑽研賽夏族專有的編織文化,並教導部落婦女編織。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正統的賽夏編織,開設了「賽夏美工藝坊」,陳列展售的是賽夏原味的編織布品。
她利用賽夏風味的雷紋、紅白黑的傳統色、薏米珠,以及薯榔之類的天然植物染料,結合了現代、民族風味的耳環、及布包的設計。由於賽夏布品染織技法曾消失多年,她期望從她們這一代婦女的努力,重新傳承祖先的染織技藝。

資料擷取自http://www.otop.tw/feature/105504.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資策會│數位光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