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屋裡的一道曙光

  
  
 看著這些一張張石板屋的照片,心中有種暖暖的感覺,照片喚起了小時候記憶中的石板屋。在當時並未像今日3C產品普遍的年代,所以當時石板屋沒能拍下紀念,是有些遺憾,不過石板屋的模樣卻依然清晰的留在我腦海裡,沒有因時代的變遷,歲月的流逝而模糊淡去。小時候我對石板屋的結構及布農族的傳說故事有著其大無比的興趣;小時候我們喜歡黏著爺爺、奶奶、爸爸的身邊,聽他們說著他們那年代早期的生活方式,例如石板屋如何建造才會穩固..等,有時還會說著布農族的一些傳說故事。當爺爺和爸爸跟哥哥傳授狩獵的技巧及如何製作捕獸陷阱,我也會在一旁豎起耳朵準備受教,但是每次正要開始時,廚房裡傳來呼叫聲,讓我不得不離開,沒錯!正是奶奶在叫我,我一到廚房免不了聽奶奶言詞說教,女孩子家不需要學那些狩獵的事情,那是男生的工作,女孩子家要學會燒菜煮飯洗衣....不然嫁不去;儘管奶奶重複了N遍,仍不減我對製作捕獸陷阱的興趣,私下常巴著哥哥教我做簡單的陷阱呢;奶奶是個具有傳統文化思想的人,除了狩獵外,舉凡燒菜煮飯洗衣做家事、苧麻布編織、藤條編織、砍柴、種植農物、釀小米、用竹子建造房子……等,全都難不倒她,現在回想起來奶奶真是厲害。
  
 記得在廚房裡開伙,是用木柴燒火所以一定要有人在旁隨時監控火勢,以免火勢太大煮焦了食物,造成浪費,在當時浪費食物是不被允許的,然而監控火勢的工作自然就落在身為家中長孫長女的我啦!對當時念國小愛玩的年紀,是很痛苦的,但有句名言「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轉換成當時的心情「不聽話,準挨罵」我可不想挨罵吃虧,所以還是乖乖待在廚房裡完成這份工作任務;我每次坐在廚房的小板凳上,廚房上方的屋頂總會吸引我的目光,因為屋頂上有個洞口,而外頭的陽光會從洞口照射到廚房,形成一道曙光使廚房明亮起來;有時還會幻想著那到曙光會出現小天使來陪我呢。

 我問奶奶那洞口的用途,奶奶說因為石板屋沒有煙囪加上廚房光線暗,所以屋頂上的洞口有兩個功能一是排放木柴燒出來的煙,二是讓外頭的光照射進來讓廚房的光線亮些,就如現在排油煙機與日光燈一樣。但是下雨天怎麼辦?你們一定也會和我一樣有著疑惑吧,奶奶告訴我其實那洞口暗藏了玄機喔,洞口隱藏著一個活動式的石板塊是可以關起來的,廚房裡除了廚房用具外,在一旁會發現還放了一根長竹竿或是長木棍,絕對不是用來燒柴用的,要移動石版塊使洞口開或關,就得靠這根長竹竿(長木棍)了。我還記得爸爸還補充了一個洞口的功能,就是晚上洞口要打開,因為飛鼠飛累了牠會從洞口飛下來進鍋子裡睡覺,變成我們的早餐,當時我信以為真也在想曾祖父好聰明喔!爺爺和爸爸就不必爬山涉水出去深山獵飛鼠了。於是我和哥哥連著幾天晚上都坐在廚房裡的小板凳上,等著那飛累的飛鼠進鍋子睡覺,等都等不到,後來才知道爸爸跟我們說了天方夜譚的故事;回想起來我們也真是天真。  
  石板屋裡的一道曙光,符合了現代提倡的節能減碳,而且還兼具了環保的效能呢。我時常回憶那充滿了我兒時的許多珍貴且美好回憶的石板屋;回娘家時還會跟家人一同回憶,歡笑聲不斷,彷彿回到當時的情境。現在的布農族人已經意識到布農族的文化的流逝,為保有並傳承布農族的傳統文化,布農族人開始教後代子孫說布農族語,學苧麻布編織、藤條編織...,開始建造布農族的房子~石板屋。不過就我個人觀點來看現在的石板屋,在技術上確實比以前優,現代化的元素多過於原始傳統,即便如此石板屋裡的一道曙光,仍流傳著布農族先人們的珍貴智慧財產,但其中值得去思考並學習的是布農族先人們刻苦耐勞、無私、團結、互助、分工合作的精神。

布農族石板屋資料補充:
 
  以板岩砌牆、蓋頂、鋪地,僅樑柱使用木材。在建築的過程中,先尋找石板的材料,大塊的石板用來堆疊成牆面,較薄的片狀板岩則用來作為屋瓦,窗戶與某些支樑利用木頭製成。屋瓦是一片一片的蓋在細細的木架上,不用任何鐵釘與鐵絲。
板岩石屋的形式上大致呈長方形。以門口及出入之走道的位置來區分,房屋之建造方式可分為橫長與縱深兩類,正門置於橫寬部份之正面。屋頂為兩傾斜面頂,屋基為方形,前半部作為庭院,後半部用以蓋屋,穀倉置於屋內成為家中建築的一部份。

    

  對布農族人來說,石板屋是傳統生活的一部份,石版的材質冬天暖夏天涼爽。石板之所以成為布農族主要建材,係因布農族主要活動區域,在中央山脈海拔一千到兩千公尺山區,受到板塊運動影響,該區域岩石多為片狀、板狀變質岩,自然生活在附近的布農族人隨手採用,經採石、切割等程序製成一片片石板,再用這些石板鋪成屋頂、牆壁、地板,非常的堅固耐用,冬暖夏涼。

 資料補充來源:yahoo奇摩知識搜尋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資策會│數位光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