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醫療創新服務科技,使你耳 目「醫」新
文字: 林立綺   影像: 圖片提供/鴻醫科技、林口長庚醫院、奇美醫院
日本是目前全球老化最快的國家,預計老人的人口比例從10%-20%要花24年的時間;但是根據經建會人力規畫處的預估,台灣卻只要花22年的時間,老人人口就會到達20%,也就是在2011年,老人的人口將佔總比例的10%;2033年,老人的人口將佔總比例的20%……。 老人多病,而且多數是慢性或重症的疾病,對於社會及家庭的照護與醫療成本都是一項沉重的負擔,在一個可預見的銀髮世界和醫療看護的大量需求的社會,創新的科技服務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國內老化問題日益嚴重,透過科技化服務可以減輕相關的醫療成本,以及提高醫療品質,舉例來說,許多急性病治療和慢性病的照護醫療成本不斷增加,所以未來能否將部分照護流程資訊化則是未來整個醫療的發展趨勢之一,其中,臨床資訊系統(CIS)就是降低成本,和保有高品質照護服務的方法之一。

醫療+科技化服務= 更好的醫療品質

    國內很早就推動電腦掛號系統以及電子病歷的長庚醫院,近年也很積極推動CIS的建置。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蔡熒煌,以長年在重症及呼吸照護科第一線所累積的知識經驗,為長庚推動運用CIS系統,提供「遠距諮詢」給其他醫療資源不足的醫療單位;也將透過臨床資訊系統的彙整,提供完整的「後端資訊判讀」,將「健康照護」的最終端串接起來,補足現有健康照護系統普遍僅做出蒐集累積病患生理資訊的不足處,不僅可以即時警示病人進院治療,也可以將這個系統化的經驗值,出口到其他醫院,建構起完整的醫療產業供應鏈。

    在醫療體系中,資訊的整合及應用,可分為兩個方向。第一為「醫療管理資訊系統」(HIS,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第二個則為「臨床資訊系統」(CIS,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這兩大系統都是透過適當的應用資訊處理系統,提高醫院的效率並建立正面的醫病關係。

品質的提升 才是科技化的目的

    許多中小型醫院導入資訊系統時,普遍認為導入HIS或是CIS的目的,都是希望能藉由資訊系統取代傳統醫療管理或醫護人力,進一步降低醫院成本。「事實上,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蔡熒煌分析。

    他解釋,資訊系統中的HIS,確實是可以藉由電腦運作取代人力的管理,但在CIS領域,最終還是要透過醫護人員做出診療判斷,因此無法透過CIS節省人力支出,但卻可以充分的保護病患安全。

    針對CIS的發展,蔡熒煌解釋,包括在美國等新進國家,過去都不重視醫院臨床資訊系統的建置,然而近年來因位病患意識高漲,尤其是在加護病房以及重症治療等領域,病患及其家屬都會希望充分了解治療狀況,而在搶救過程中,醫護人員也能夠依據充分的生理數據,做出最適切的判斷。也因為加護或是重症治療的過程,必須累積充分的生理資訊,符合臨床資訊系統所需的高額樣本參數,因此臨床資訊系統能夠在加護專科獲得最佳的應用效果。

    此外,因為心肺是維持生命最重要的器官,因此有加護醫學的專科醫師,有8成以上皆來自胸腔呼吸照護專科,這也是蔡熒煌由呼吸照護專科兼職胸腔加護專科,同時能夠負責CIS系統的原因。

愈是急重症 愈需要數據的有效判讀

    蔡熒煌分析,相較於一般病房,在重症加護病房中,資訊的搜集、分析和整理,顯得相對重要。主要的原因,蔡熒煌舉例,一般的肺炎患者,只需要三到五天進行一次抽血檢驗即可,但在重症加護病房,病患普遍呈現多器官衰竭現象,重症加護病房必須密切監控病患所有生理數據,包括呼吸次數、血壓數值、腎臟、肝臟等功能及其互相影響,以掌握最新病情,並做出正確的醫療判斷及處置,因此必須每天都需進行例行抽血等檢查。

    如此一來,每位重症病患將會累積可觀的生理數值,要逐一的整理、判讀這些數據,對於每天搶時間和死神拔河的重症病房第一線醫謢人員而言,是不小的負擔。因此在重症專科中,必須高度運用CIS系統輔助醫護人員搶救生命,也因此,重症加護專科是在醫院所有專科中,累積最為完整醫療資訊紀錄,及相對應醫療診斷的單位,也是最適合運用其所累積的醫療資訊發展遠距諮詢的部門。

    「在醫院中,要將資訊系統做到最佳的應用,首先必須釐清CIS和HIS目的性的不同。」蔡熒煌說明,在批價、掛號、領藥、病歷的派送以及諸多行政作業等醫療管理的領域,介由導入資訊系統,例如採用網路掛號或是導入電子病歷系統,可以有效的達到節省人工掛號或是人力派送的成本支出,進而醫院提高管理系統的整體效益。

    但是在臨床的資訊系統上,醫院就不能夠以同一套的「成本概念」來要求醫護人員。蔡熒煌強調,資訊系統應用在臨床的主要目的,是「保護病患安全」,絕對不是「取代醫護人員」或是「降低醫院人事成本」等以醫療管理為出發的觀點。若觀念不正確,不僅無法改善醫療品質,更容易導致醫病糾紛。

「福氣計畫」 領航遠距諮詢服務

    在臨床資訊系統的應用範圍中,必須有四大應用功能。首先,臨床資訊系統必須可以進行病患生理資訊的最初步累積蒐集,最基本的就是心跳、血壓等數值。

    其次,資訊系統必須能夠將所蒐集的數值,進行初步的整理及歸納,包括立即彙製心跳或是血壓等趨勢圖。

    第三、臨床資訊系統必須要能夠進行第一項及第二項應用項目所得出生理數據的初步篩選,例如,臨床資訊系統必須能夠從400項有關聯的生理數據中,找出200項數值的異常變化,而最後讓醫護人員自這二百項變化中,能夠較為容易的進行臨床診斷及治療。這三個應用項目,是目前臨床資統系統應用的最為廣泛的項目。至於臨床資訊系統的第四項應用,則是現在資策會和重症醫療協會正在積極推動的「遠距諮詢」服務--「福氣計畫」。

    妥善的運用臨床資訊系統協助判斷生理指標,雖不能取代醫療團隊的臨床判斷,但可有效降低誤診、誤判或是配錯藥品,在「保護病患安全」的立場上,有效的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蔡熒煌舉例,目前長庚的臨床資訊系統,主要是針對三種醫療狀況。第一是「針對特殊病人」、第二類則是「重症及加護病房及癌症末期的病人」、第三是近期才加入的「健康照護」計畫。在第一種針對特殊病患的CIS中,例如洗腎病人等特殊病患,長庚會累積長期的治療資訊。而針對特殊病患實施CIS之後,醫院給藥的接近錯誤率(Near miss)大幅降低,意即再給藥時,藉由二次檢查時,及早發現給錯藥的狀況大幅提高。至於第二類的重症及加護病房及癌症末期的病人,這類病人因為生命現象相當微弱,透過過往臨床資訊系統的整合及統計,可利用具體的數據告知病人或家屬其存活率及時間長短,讓病患及家屬可以自行判斷是否要接受繼續治療,或是有尊嚴的離開。

平衡資訊落差 遠距居家照護將成趨勢

    在長庚推動臨床資訊系統的第三個方向上,則是近兩年林口長庚醫院與桃園縣衛生所合作推動的「健康照護」計畫。蔡熒煌補充,台灣老年人口比例持續提升,醫院需要及時推出居家健康照護的服務。

    長庚和衛生所合作推動全民健康檢查後,根據數據顯示,在檢查出有異常反應的病人中,只有一半需到醫院進行診療,長庚希望能透過臨床資訊系統的彙整,能夠提供一般醫療器材銷售單位,以及中小型醫院所無法進行的「後端資訊判讀」,將「健康照護」計畫的最終端串接起來,不僅可以即時警示病人進院治療,也可以將這個系統化的經驗值,複製到其他醫院,建構起完整的醫療產業供應鏈。

    有鑑於醫療資源普遍集中在大城市,偏遠的鄉鎮的醫護人員碰上了重症病患時,可以經由遠距諮詢,透過長庚等大型教學醫院遠距諮詢系統,提供即時服務,減少生命損失。 

本文引用:http://ideas.org.tw/創新發現誌/ NEW TECH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資策會│數位光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